目前分類:認識甲骨文 (6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尋古之幽 甲骨文部首12 2013 10 23 calligraphy oracle

 

 

 
 
解釋說明請見影片

 

rise04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尋古之幽 甲骨文部首11 2013 10 09 calligraphy oracle 比
 
 
解釋見影片

 

rise04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尋古之幽 甲骨文部首10 2013 09 25 calligraphy oracle 曰
 
 
 
" 曰"指事字。甲骨文從口,一短橫,指明張口出氣說話。金文大同
篆文整齊化,隸變後楷書寫作曰。
本義為張口說。
《說文》:" 曰,詞也。……亦象口氣出也。"" 曰"的本義為說,
在古籍中,某某人曰,也就是某某人說的意思。《易.乾》:" 子曰:'
同聲相應,同氣相求。' "《孫子兵法.計篇》:" 孫子日:' 兵者國之
大事。' "由說引申為叫做或稱為。《尚書.洪范》:" 一曰水,二曰火
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"馬融《長笛賦》:" 定名曰笛。"
另外," 曰"還可以當語氣詞用於句首。《詩.秦風.渭陽》:" 我
送舅氏,曰至渭陽。"也有將" 曰"用為句中語氣詞的。《詩.豳風.東
山》:" 我東曰歸,我心西悲。"
古籍中有" 曰若"一詞,也是句首助詞,如《尚書.堯典》:" 曰若
稽古帝堯。"蔡沈的《集傳》說:" 曰若者,發語辭。"
" 曰"是個部首字。在漢字中,凡由" 曰"組成的字大都與說話有關
,如" 曷"、" 曶﹙ㄏㄨ﹚ "、" 沓"等。當然,也有些字雖有" 曰"作
為組成部分,但與說話義無關,只是由於其楷書結構中含有" 曰"的筆形
而又難以歸部,只好歸入" 曰"部,如《辭源》中的" 更"、" 曹"、"
曾"、" 替"等字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曲曳書曹曼替曾
甲骨文中" 曰"字的其他寫法
" 曰"部首變化的字例
 
 
" 月"象形字。甲骨文像半月之形,因為月亮缺時多、圓時少,金文
大同,篆文文字化,隸變後楷書寫作月。
本義為月亮。
《說文》:" 月,闕也。大陰之精。象形。"許慎以" 闕"釋" 月"
,是說月亮盈後必闕﹙缺﹚,也是聲訓。" 日"與" 月"相對," 日"謂
" 太陽",所以" 月"謂" 大﹙太﹚陰"。段玉裁解釋說:" 月闕疊韻。
《釋名》云:" ' 月,缺也。滿則缺也。'象不滿之形。"徐灝也說:"
日象圜形,故月象其闕也。"段、徐之說均對。
" 月"的本義為月亮。《詩、齊風.雞鳴》:" 匪東方則明,月出之
光。"李白《夢遊天姥吟留別》:" 我欲因之夢吳越,一夜飛渡鏡湖月。
"因月亮每月一圓一缺,周而復始,所以引申為" 年月"之" 月",成為
計時單位。《尚書.洪范》疏:" 從朔至晦,大月三十日,小月二十九日
,所以紀一月也。"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:" 若夫霪雨霏霏,連月不開。
"某些形狀或顏色似月的事物,亦可以稱" 月",如滿月形的團扇稱" 月
扇",人的面貌豐滿稱" 月面",形如滿月的圓琴稱" 月琴",淺藍色如
月色稱" 月白",稱半圓形的" 馬絡頭"為" 月題"等等。
" 月"是個部首字,在漢字中,凡由" 月"組成的字大都與月亮有關
,如" 明"、" 朗"、" 期"、" 朔"、" 望"等字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明朔育服胃朕望
甲骨文中" 月"字的其他寫法
" 月"部首變化的字例
 
 
" 木"象形字。甲骨文像有枝葉,莖幹和根的一棵樹形,金文大同,
篆文整齊化。隸變後楷書寫作木。
本義為樹。
《說文》:" 木,冒也。冒地而生。東方之行。從屮,下象其根。"
許說" 木,冒也",這是聲訓,與" 天,顛也"" 日,實也"" 月,闕也
"" 山,宣也"同例。其實," 木"是一個象形字," 冒地而生"並非本
所獨具的特性。許說" 東方之行",那是古代以五行配五方,即木屬東方
,火屬南方,金屬西方,水屬北方,土屬中央。至於" 從屮",也無道理
。小篆" 木"的上半部,實為樹頭之形。
" 木"的本義為樹。《管子.權修》:" 十年之計,莫如樹木。"《
韓非子.亡征》:" 木雖蠹,無疾風不折。"由樹引申為木材、木料。《
莊子.馬蹄》:" 匠人曰:我善治木。"《荀子.勸學》:" 木直中繩。
"由木料又引申為木制的器具。《左傳.僖公二十三年》:" 又如是而嫁
,則就木焉。"所謂" 就木",就是進棺材的意思。
" 木"是個部首字。在漢字中,凡由" 木"組成的字大都與樹木有關
,如" 本"、" 朱"、" 朽"、" 李"、" 析"、" 架"等。當然,也有
少數以" 木"得聲的字,如" 沐"、" 霂"、" 蚞(ㄇㄨ、) "等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村束枚析柳棒棲
甲骨文中" 木"字的其他寫法
" 木"部首變化的字例
 
 
" 欠"象形字。甲骨文像人張口出氣打呵欠形,金文欠字上像氣,下
象人上出之形,昂首吐長氣。篆文將口訛為三縷氣,隸變後楷書寫作欠。
本義為打呵欠。
《說文》:" 欠,張口氣悟也。象氣從人上出之形。"" 悟"猶" 通
"義,許慎所謂的" 氣悟"為" 氣通"之義," 張口氣悟"也正是打呵欠
的意思。《儀禮.士相見禮》:" 君子欠伸。"鄭玄注:" 志倦則欠,體
倦則伸。"林嗣環《口技》:" 遙聞深巷中犬吠,便有婦人驚覺欠伸。"
以上兩例中," 伸"均為伸懶腰的意思。
至於" 虧欠"" 欠債"等詞中的" 欠",均為假借義。如《紅樓夢.
飛鳥投林曲》:" 欠命的,命已還;欠淚的,淚已盡。"
古代的" 欠身"多表示尊敬之意,即身略側動,表示卻立之狀。如《
元曲選.勘頭巾》:" 只教他欠身的立起銀交椅,惊殺了兩行公吏。"
" 欠"是個部首字。在漢字中,凡由" 欠"組成的字大都與人及人的
動作有關,如" 吹"、" 歡"、" 欣"、" 欲"、" 歇"、" 歌"等。當
然,也有少數漢字雖以" 欠"為其組成部分,但那只是形聲字的聲符,與
" 欠"的本義無關,如" 坎"、" 芡"等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欣歌歡
甲骨文中" 欠"字的其他寫法
" 欠"部首變化的字例
 
 
" 止"象形字,甲骨文像一隻腳的輪廓形。金文和篆文整齊化。隸變
後楷書寫作止。
本義是指人腳;是趾的本字。
《說文》:" 止,下基也。象草木出有址,故以止為足。"許說不妥
。王筠說得對:" 止者,趾之古文也。……上象足趾,下象足根。"朱駿
聲也認為許慎所說" 象草木出有址"是無根據的。他說:" 止部文十四,
無一涉草木者,當以足止為本義,象形也。後為借義所專,因加足旁作趾
。"可見" 止"為" 趾"的本字,與" 草木"毫無關係。
" 止"的本義為足。《漢書.刑法志》:" 斬左止。"由足引申為停
止。《易.艮》:" 時止則止,時行則行。"《聊齋誌異.狼》: "一狼
得骨止,一狼乃從。" 由停止引申為息。《詩.秦風.黃鳥》:" 交交
黃鳥,止于桑。"﹙交交,鳥鳴聲。﹚由停止又可引申為留住。《論語.
微子》:" ﹙丈人﹚止子路宿。"
" 止"還能作" 只"的假借字,當範圍副詞用。《莊子.天運篇》:
" 止可以一宿,而不可以久處。"《聊齋誌異.狼》:" 擔中肉盡,止有
剩骨。"
" 止"是個部首字。在漢字中,凡由" 止"組成的字大都與" 足"義
有關,如" 企"、" 正"、" 此"、" 步"、" 武"、" 歧"、" 歷"等
。當然,也有少數字雖然" 止"卻與" 足"義無關,其中的" 止"只是形
聲字的聲符,如" 齒"、" 址"、" 芷"、" "等字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正此步武武歷歸
甲骨文中" 止"字的其他寫法
" 止"部首變化的字例
 
 
" 歹"象形字。甲骨文像剔去筋肉後的殘骨形,小點為碎屑。金文略
同,篆文整齊化。隸變後楷書寫作歹。
本義為剔去筋肉後的殘骨。
《說文》:" ,列骨之殘也。"" 列骨"即" 裂骨",指斷裂的骨
頭。" "的本義為死人殘裂的骨頭。所以,從" 歹"的字都同死有關,
如" 殮"、" 殯"、" 歿"、" 殪"、" 殊"、" 殤"、" 殃"等。引申
為壞、危險,如" 好歹"" 歹人"" 殆"。
" 歹"是個部首字。" 歹"只作義符,沒有作聲符的。如" 殊",從
歹,朱聲;" 殀﹙ㄧㄠˇ﹚ ",從歹,夭聲;" 殉",從歹,旬聲;" 殫
",從歹,單﹙ㄉㄢ﹚聲;" 殭(ㄐㄧㄤ) ",從歹, 聲。自《說文》至
一般的字典,詞典,均立" 歹"部。《辭海》寫作" 歹﹙ ﹚ "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死殃殄殖殘殭殲
甲骨文中" 歹"字的其他寫法
" 歹"部首變化的字例
 
 
" 殳"指事、形聲字。甲骨像手持一長把圓頭兵哭有所捶擊形。表示
投擲之義,金文大同,篆文整齊化。隸變後楷書寫作殳。
本義為投擲。
《說文》:" 殳,以杸﹙ㄕㄨ﹚殊人也。"惠棟認為," 殊人猶殺人
"。" 殳"實為" 杸"的古字。" 殳"是一種柄長一丈二尺的兵器,竹制
無刃,一端有八棱,有時可以撞擊。《詩.衛風.伯兮》:" 伯兮執殳,
為王前驅。"大意是:丈夫手握丈二殳,折為國王打先鋒。《司馬法.定
爵》:" 弓矢御,殳矛守。"這是說:弓箭可以抵御,殳矛可以防守。
" 殳"是個部首字。在漢字中,凡由" 殳"組成的字大都與打、殺、
撞擊有關。如" 段"字是" 椎擊"義," 殺"字是" 殺害"義," 毀"字
是" 破壞"義," 殿"字是" 鎮撫"義," 毆"字是" 打擊"義等。當然
,也有少數漢字雖以" 殳"卻與" 殳"無關,其中的" 殳"只是些形聲字
的聲符,如" 股"、" 羖"、" 投"、" 縠﹙ㄏㄨ′﹚ "、" 觳﹙ㄏㄨ′
﹚ "、" 穀"等字。自《說文》至一般的字典、詞典,均立" 殳"部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段投殿毀毆
甲骨文中" 殳"字的其他寫法
 
 
" 殳"部首變化的字例
與殼字同、音確。
" 毋"象形字。在甲骨文和金文裡毋與母同形,皆從胸前加兩點為
婦女有兩乳之形。表示已產子有乳。因借為禁止之詞,篆文遂將兩乳改為
一橫,表示禁止。以相區別,成了會意字,隸變後楷書寫作毋。
本義為表示禁止或勸阻。相當于不要、別。
《說文》:" 毋,止之也。從女,有奸之者…… "許慎對" 毋"字的
形體分析不妥。" 毋"在金文中本為" 母"字,到小篆才與" 母"字區別
開來。古人言" 毋",猶如今人稱" 莫",所以便借" 毋"表示禁止之意
" 毋"的本義為勿或不要。《詩.小雅.角弓》:" 毋教猱升木。"
﹙猱,ㄋㄡ′,猴子。升木,上樹。﹚《史記.項羽本紀》:" 距關,毋
內﹙納﹚諸侯。"由不要又能引申為不。《韓非子.說林下》:" 以我為
君子也,君子安可毋敬也。"" 毋"還可以作" 無"的假借字。《史記.
秦始皇本紀》:" 脛毋毛。"
《禮記.郊特牲》中所說的" 毋追",那是夏代的冠名。值得注意的
是,這裡的" 毋追"必須讀作毗。
在古籍中有" 毋望"一詞,決不是" 不要希望"之意,而是" 非常"
的意思,如《史記.春申君傳》:" 世有毋望之福,又有毋望之禍。"
" 毋"是個部首字。在上古時," 母"" 毋"同字,所以從" 毋"的
字多與" 母"" 女"有關,如" 每"、" 毓"等。《說文》立有" 毋"部
,《康熙字典》《辭源》《新華字典》均將" 母"部歸入" 毋"部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毌毋每毒毓
甲骨文中" 毋"字的其他寫法
" 毋"部首變化的字例
毌音貫
 

rise04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尋古之幽 甲骨文部首09 2013 09 11 calligraphy oracle 支
 
 
 
" 支",會意字。甲骨文"支"字與金文"支"與說文之古文" 支"取意
略同,古文支從又(手)持半竹形,表示劈下的一個竹枝,(竹為去
枝為半,竹即)「去竹之枝」表示枝則成竿,可作支持之用。篆文省簡
,隸變後楷書寫作支。
本義為劈下的一個竹枝,是" 枝"的本字。
《說文》:" 支,去竹之枝也。從手持半竹。"張舜徽先生認為,所
謂" 去竹之枝",就是" 去其旁小枝條而後可用"。所謂" 手持半竹",
就是手(又)拿小篆" 竹"字的一半之形,即一條竹枝。可見" 支"實為
" 枝"的初文。《詩.衛風.芄蘭》:" 芄"(丸)蘭之支。(芄蘭,一
種蔓生植物。)這句詩中的" 支"即為" 枝"。由" 枝條"義可以引申為
" 分支"義。《新唐書.驃國傳》:" 有江,支流三百六十。
" 支"可作" 肢"的假借字。《資治通鑑.漢紀》:" 心腹四支,實
相悖賴,一物不備。則有闕(缺)焉。"
" 支持"一詞,今天多指支撐、鼓勵、贊助,但在古代多指對付,與
今天的用法恰好相反,如《元曲選.殺狗勸夫》:" 他覺來,我自支持他
,包你沒事。"這裡的" 支持他",就是" 對付他"的意思。
" 支"是個部首字。但真正屬於" 支"部的字極少,《說文》" 支"
部僅收" 攲"字,所以" 支"多作形聲字的聲符,如" 芰"、" 伎"、"
岐"、" 歧"、" 妓"、" 技"、" 翅"等字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技妓伎岐翅
" 支"部首變化的字例
 
 
" ",指事形聲字。甲骨文從又(手)像手持形杖棍棒形,會擊打
之意,金文大同,只是棍棒帶杈,篆文承接金文並整齊化,上邊訛為卜聲
,隸變後楷書寫作。
本義為擊打,是" "扑的初文。
《說文》:" ,小擊也。從又,卜聲。"許解本義正確,但分析字
形不對。" "實為手持鞭(或木棍)形的象形字,並非" 從又,卜聲"
的形聲字。《說文.手部》中說:" 擊, 也。"可見" "與" 擊"是
互訓字,其本義就是扑打。後世" "一般不獨立成字,多以" 扑"代"
"。
" "是個部首字。在漢字楷書中,真正以" "作部首的字很少,
如" 敲"、" (效) "等。絕大多數從" "的字均寫作" "(反文
旁),而且多有" 扑打"之義,如" 攻"、" 牧"、" 教"、" 效"、"
政"、" 敝"等。
應注意:《說文》《康熙字典》《辭源》等工具書將" "與" "
合為一部,而《辭海》《新華字典》則將" "與" "分為兩部,這樣
查字更為方便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收攷放攻政牧教
甲骨文中" "字的其他寫法
" "部首變化的字例
 
 
" 文",象形字。甲骨文像人胸部有刺畫的花紋形,是古代紋身的寫
照,金文稍繁,篆文省簡並整齊化,隸變後楷書寫作文。
本義當為紋身。
《說文》:" 文,錯畫也。象交文。"" 錯畫"就是交錯刻畫的意思
。王筠解釋得很清楚:" 錯者,交錯也。交錯而畫之,乃成文也。" " 文
"的本義為紋身。《禮記.王制》:" 被廢文身。"
" 文"本為" 紋"的初文,色彩交錯奕稱" 文"。《易.系辭下》:
" 物相雜,故曰文。"《禮記.樂記》:" 五色成文而不亂。"又引申為
花紋或紋理。《左傳.隱公元年》:" 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,曰為魯夫人
。"晁錯《論貴粟疏》:" 衣必文采,食必梁內。"《葉公好龍》:" 屋
室雕文以寫龍。"在這個意義上,後世則增加了偏旁,產生了一個新的形
聲字" 紋",表花紋之意。
由花紋引申為文字或文辭。《孟子.萬章上》:" 故說詩者不以文害
辭。"《韓非子.五蠹》:" 儒以文亂法,俠以武犯禁。"
" 文"讀去聲(ㄨㄣ、)時,則為文飾之義。《論語.子張》:" 小
人之過也必文。"
" 文"是個部首字。在漢字中,凡由" 文"組成的字大都與花紋有關
,如" 斐"、" 班"等。當然,也有些漢字雖有" 文"作為組成部分,但
僅為形聲字的聲符,與" 文"義無關,如" 汶"、" 蚊"、" "、" 雯
"等字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玟紊斌斐
甲骨文中" 文"字的其他寫法
" 文"部首變化的字例
 
 
" 又"象形字。甲骨文的形體,像有三個手指朝左的一只右手,向右
 
 
" 斗",象形字。甲骨文像帶把舀酒的" 勺"字形。金文" 斗"上象
斗形,下示其柄篆文整齊化就變得不像了。隸變後楷書寫作斗。如今又借
作了" 鬥"
" "的簡化了。本義為舀酒勺。
《說文》:" 斗,十升也。象形,有柄。"許慎認為" 十升為斗",
" 斗"是一種量器。其實" 斗"本為盛酒的酒器。《詩.大雅.行筆》:
" 酌以大斗,以祈黃耇。"﹙耇,黃耇指黃髮老人。﹚《史記.項羽本紀
》:" 玉斗一雙,欲與亞父。"由酒器引申為量器。《漢書.律歷志》:
" 十升為斗。……斗者,聚升之量也。"
形如斗狀之物也可以稱" 斗"," 北斗星"形如大勺,如《詩.小雅
.大東》:" 雖北有斗,不可以挹酒漿。"" 熨斗"也像勺形,所以也可
以稱" 斗",如《晉書.韓伯傳》:" 令伯《韓伯》捉熨斗。"至于《史
記.封禪書》中所說" 成山斗入海"的" 斗",那是" 陡"字的假借字。
意思是:成山陡峭而延入大海。
在古籍中,由" 斗"字組成的詞往往比喻" 小"義。如小室稱" 斗室
",小城稱" 斗城",小帳子稱" 斗帳",等等。
古代" 斗爭"之" 斗",只能寫作" 鬥"或" "或" "或" "
,而決不寫作" 升斗"之" 斗"。在簡化漢字時,均以" 斗"代" 鬥""
"" "" "。
" 斗"是個部首字。在漢字中,凡由" 斗"組成的字大都與量器有關
,如" 斛"、" 料"、" 斟"、" 魁"等。當然,也有少數以" 斗"得聲
的形聲字,如" 抖"、" 蚪"、" 枓"等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科料斛斝
甲骨文中" 斗"的其他寫法" 斗"部首變化的字例
 
 
" 斤"象形字。甲骨文像一把橫刃錛斧形,惟王筠氏以為「橫者其首
,向左下迤者其刃也,植者﹙向右斜出之筆﹚其柄也」。金文和篆文都變
得不像了,隸變後楷書寫作斤。
本義:為砍木頭的橫刃錛斧。
《說文》:" 斤,斫﹙ㄓㄨㄛ′﹚木也。象形。"所謂" 斫木",就
是砍伐貫木的意思。徐灝說:" 斧、斤同物,斤小于斧。"《玉篇》和《
廣韻》都沿用《說文》的解釋:" 斤,斫木也。"不過,這只說明" 斤"
的用途,而沒有闡明" 斤"為何物。徐鍇說:" 斤,斫木斧也。"這是正
確的。有人認為" 斤"與" 斧"古有區別:橫刃的為斤,即後世所說的錛
;縱刃的為斧,即木工所用的斧頭。
" 斤"當" 斧頭"講。《庄子.徐無鬼》:" 匠石運斤成風。"《左
傳.哀公二十五年》:" 皆執利兵,無者執斤。"可見" 斤"也是古代一
種兵器。至於" 斤"作重量單位用,那是假借字的問題。白居易《賣炭翁
》:" 一車炭重千餘斤,宮使驅將惜不得。"
" 斤斤"連用本為" 聰明鑒察"之意,如《詩.周頌.執競》:" 斤
斤其明。"這是說,武王實在英明能幹。由聰明鑒察又能引申為拘謹或過
份計較,如《後漢書.吳漢傳》:" 及在朝廷,斤斤謹質,形于體貌。"
" 斤"是個部首字。在漢字中,凡由" 斤"組成的字大都與斧、斤有
關,如" 斧"、" 所"、" 新"、" 斷"、" 斫"、" 析"等。當然,也
有些以" 斤"得聲的形聲字,與" 斤"義無關,如" 沂"、" 芹"、" 欣
"、" 祈"等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斥斧所祈斬斲斷
甲骨文中" 斤"字的其他寫法
" 斤"部首變化的字例
 
 
 
" 方"象形字。甲骨文像起土出糞鍤。上短橫是橫把,中長橫是足踏
之雙肩,兩短豎指明其左右兩旁,下邊是多股分叉,如今的農村還用這種
糞插,。金文大同篆文整齊化隸變後楷書寫作方。
本義當起土之鍤。
古者秉耒而耕,刺土曰推,起土曰方,《說文》:" 方,併船也,象
兩舟省總頭形。"把方解釋為船頭系在一起的兩條小船。常見的方舟一詞
,指的就是兩船相併。但更多的人認為方的本義是旁,比如" 所謂伊人,
在水一方。"一方就是一旁。
" 方"的本義為韓向,引申為方向。如東、南、西、北方和四面八方
。又由方向引申出途徑、方法。如《荀子.大略》:" 博學而無方。"由
方向的直對,又引申為正直。如《老子》:"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。"這是
說,聖人的品格端直而不傷害人。又由端直之線引申出方形,與圓形相對
。如《孟子.離婁上》:"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。"又由此引申為表示面
積的方圓。又特指單方、藥方。
" 方"在漢語虛詞中用作副詞,可表示正在的意思。如《漢書.高帝傳》
:" 沛公、項羽方攻陳留。"其中" 方"即為正在。再如成語中的方興未
艾、來日方長等等。
" 方"是個部首,在漢字中,凡從" 方"取義的字皆與並排,邊旁,
方形等義有關。如:仿、紡、彷、枋、放、旁、防、坊、房等字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於房旁旅旋族旗
甲骨文中" 方"字的其他寫法
" 方"部首變化的字例
 
 
" 旡"象形字,在甲骨文中無、舞、為同一字像一人手持舞具舉手
投足舞蹈之形,金文繁化,篆文分為三形,一形另加義符" 亡"用以表示
沒有之義;二形另加義符"舛"(雙足)用以表示舞蹈之義;三形簡化只留下
一個舞人形。隸變後楷書寫作無、舞、。
本義為沒有。
《說文》沒有單獨解說" "字,只是在" 無"字下說:" 無,亡也
。…… 奇字無。"可見" 無"與" "本為一字,為" 亡失"之義。段
玉裁解釋說:" 凡所失者,所未有者,皆如逃亡然也。"
" "的本義為亡失或沒有。《左傳.宣公二年》:" 人誰過?過
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"﹙過,過錯。﹚《左傳.成公三年》:" 怨德
,不知所。"
" "還可以用作副詞。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" 雞豚狗彘之畜,
失其時。"這裡的" "通" 毋"" 勿",當" 不可"講。由副詞虛化,
可以成為句首助詞。《詩.大雅.文王》:" 念爾祖。"這裡的" "
無義,實際上是要" 念爾袓"。毛傳說:" 念,念也。"" "放在問
話的末尾,常用來表示發問,相當於" 否"或" 么"。白居易《問劉十九
》:" 晚來天欲雪,能飲一杯? "
" "在《說文》中未立為部首,《康熙字典》《辭海》立有" "
部。不過,真正屬於" "部的字實在太少,在《辭海》" "部中僅收
了三個字。如: 、既、字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既即
甲骨文中" "字的其他寫法" "部首變化的字例
 
 
" 日"象形字。甲骨文像太陽形﹙甲骨文用刀不易刻圓﹚金文大同,
篆文整齊化。隸變後楷書寫作日。
本義為太陽。
《說文》:" 日,實也。太陽之精不虧,從口一,像形。"許慎以"
實"釋" 日",是說日光永實而不虧,此亦為聲訓。《釋名》也有類似的
解釋:" 日,實也。光明盛實也。"" 日"本為象形字,許說" 從口一"
,不妥。" 日"的本義是太陽。《詩.衛風.伯兮》:" 其雨其雨,杲杲
出日。"﹙杲,ㄍ?ˇ,明亮。﹚由太陽引申為白晝。《詩.唐風.葛生》
:" 夏之日,冬之夜。"意思是:夏日白晝長,冬季夜間長。由白晝又引
申為計量時間單位。《尚書.洪范》:" 一曰歲,二曰月,三曰日。"《
詩.王風.采葛》:" 一日不見,如三秋兮。"
現在所說的" 日常",多指" 日常生活",但是古籍中的" 日常"則
多指太陽永恒存在,如《宋史.樂志》:" 日常月升。"
另外,在古籍中太陽有許多名字,如" 日母"" 日車"" 日君"" 日
馭"" 日輪"" 日頭"等等,都是指太陽。
" 日"是個部首字,凡徒日取義的字皆與太陽、時日等義有關如:旦
、早、旬、旭、旱、時、旺、杲等字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旦旱旬明旱昔景
甲骨文中" 日"字的其他寫法
 

rise04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尋古之幽 甲骨文部首08 2013 08 28 calligraphy oracle 弓
 
 
 
 
" 弓"象形字。甲骨文像一張弓形,左邊是弓背,右邊是弓弦像古代
武士使用的強弓。金文省去弦,是弓鬆弛時的樣子,篆文整齊化,仍有弓
的模樣。隸變後楷書寫作弓。很難看出弓形了。
本義為射箭或發彈丸的工具。
《說文》:" 弓,以近窮遠。象形。"許說正確,弓能射箭,從近處
射向遠處,所以許慎說" 以近窮遠"。
" 弓"的本義是射箭的武器。《詩.大雅.公劉》:" 弓矢斯張,干
戈戚揚,爰方啟行。"(斯,語助詞。張,準備好。干,盾。戚,斧。揚
,鉞。爰,於是。方,開始。啟行,出發。)因為弓是彎曲狀的,所以"
弓"又當" 彎曲"講,彎腰可稱為" 弓腰",如段成式《酉陽雜俎》:"
舞袖弓腰渾忘卻,蛾眉空帶九秋霜。"
古代常以" 弓長"作為" 張"的隱語。比如南朝宋明帝劉彧以王景文
外戚貴盛,張永屢有戰功,擔心將來難制,因編歌謠歌道:" 一士不可親
,弓長射殺人。"" 一士"為" 王"字,指王景文;" 弓長"為" 張"字
,指張永。
上古獵人常用弓丈量距離,所以後來也就將丈量田畝的工具稱為" 弓
"。五尺為一弓,二百四十方弓為一畝。
" 弓"是個部首字。在漢字中,凡由" 弓"組成的字大都與" 弓"義
有關,如" 弦"、" 弛"、" 張"、" 弩"、" 強"、" 引"等。當然,
也有些字雖從" 弓"卻與" 弓"義無關,如" 穹"、" 芎"等,其中的"
弓"只是這些形聲字的聲符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引弛弦張弱強
甲骨文中" 弓"字的其他寫法
" 弓"部首變化的字例
 
 
" ",象形字。是彖的省略。在甲骨文中彖字像宰殺懸掛的牲體
形,金文將頭扭轉,以突出宰殺後的情狀,篆文訛變為二體。並將其上部
獨立出來作為部首,以便將帶頭的字統括在一起,其實並不是獨立
的字,隸變後楷書寫作。如今規範化,將其寫作。實際上現代漢字裡
帶頭的字並不是從取義,而有由其他字形變來的。
本義指宰殺後懸掛的牲體。
《說文》:" ,豕之頭。象其銳而上見也。"所謂" 象其銳而上見
",是說豬的喙部特別長,並且尖而有力,能掘地為穴,破土覓食。
" "一般不獨立成字,僅作部首使用。在《說文》中真正屬於"
"部的字,大都與豬有關。如" 彘"就是豬。《方言》:" 豬,……關東
西或謂之彘。"《孟子.盡心》:" 「五母雞,二母彘。"無失其時,老
者足以無失肉矣」。但有些漢字,其字義本與豬無關,只因楷書結構中含
有" "( )的筆形而又難以歸部,就只好歸入" "部,如" 歸"、
" 帚"等。在現行的漢語工具書中,大部立" "部(包括、、等
筆形的字)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帚彗彘彙
" "部首變化的字例
 
 
 
" ",象形字。甲骨文或像五撇或像四撇,或像三撇用為" 肜"表
示擊鼓而祭,據此" "當為鼓聲之象徵符號。金文大同,後另加義符肉
" 月"寫作" 肜"。篆文整齊化,隸變後楷書寫作。
本義當為鼓聲的象徵符號。
《說文》:" ,毛飾畫也。象形"。對" 毛飾畫文"的詮釋歷來不
一致。段玉裁認為:" 飾者,刷也;飾畫者,刷而畫之;毛者,聿(筆)
也。……毛所飾畫之文成。須髮皆毛屬也。故皆以為之屬而從。"
高亨先生認為" 毛飾畫文"為二義,即" 毛飾畫文"和" 以筆畫文,皆謂
之"。張舜徽先生認為" 毛、飾、畫、文"指四事," 謂凡從之字有
屬毛者,須、髟是也。;有屬飾者,下云:' 其飾也'是也;有屬畫者
,彤下云:' 其畫也'是也;有屬文者,彪下云:' 象其也'是也。
若此諸字,雖同從,而所象各異。"(《說文解字約注》)張氏見解精
辟而全面,概括出了" "所象之各形,可供參考。
" "不能獨立成字,僅作部首使用。從《說文解字》到《新華字典
》均立" "部。有些字的字義與" "的本義無關,但因它們的楷書結
構中含有" "的筆形而又難以歸部,就只好歸入" "部,如" 彭"、
" 衫"、" 杉"等字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彤彥彩彭衫
" "部首變化的字例
 
 
" 彳"象形字。甲骨文" 彳"是行字左邊的形體,是一個十字路口形
,金文大同,篆文的" 彳"當是由半條街訛變來的,隸變後楷書寫作彳。
本義當為半條街。
《說文》:" 彳,小步也。象人脛, 三屬相連也。"許說不妥。"
彳"的本義為路口。" 小步"僅為" 彳"的引申義。段玉裁解釋" 象人脛
、三屬相連"說:" 三屬者,上為股,中為脛,下為足也。單舉脛者,舉
中以該(包括) "上下也。脛動而股與足隨之。這無疑是牽強附會之辭,
與" 彳"的形體和本義相距甚遠。
" 彳"字一般不單獨使用,它常與" 亍"字連用,組成" 彳亍"一
詞,表示小步或走走停停的意思。《文選.潘岳(射雉賦)》:" 彳亍中
輟。"李贄《觀漲》:" 彳亍上灘舟。"
" 彳"是個部首字。在漢字中,凡由" 彳"組成的字大都與行為、動
作或趨向有關,如" 往"、" 征"、" 待"、" 徑"、" 徙"、" 徐"、
" 御"、" 循"等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往征徒得御徹
" 彳"部首變化的字例
" 心"象形字。甲骨文像心臟之形,金文略有變心但也像一顆心,篆
文整齊化,但變得不太像心的外形,像" 心"的切開剖面圖像,楷書緣此
寫作心。
本義為心臟。
《說文》:" 心,人心,土臟,在身之中。象形。"許慎對" 心"的
分析,基本正確。古代五行說以五行配五臟。古文《尚書》說:" 脾木也
,肺火也,心土也,肝金也,腎水也。"而金文《尚書》說:" 肝木也,
心火也,脾土也,肺金也,腎水也。"(見許慎《五經異義》)許慎是採
用古文《尚書》說解" 心"字的。
" 心"的本義是心臟。《孟子.告子上》:" 心之官則思。"引申為
心思。《詩.小雅.巧言》:" 他人有心,予忖度之。"心在人身體的中
部,所以可以引申為中央、中心。《搜神記.韓馮妻》:" 日出當心。"
現在的" 心虛"一詞,多指理虧氣餒,如" 作賊心虛"。可是古籍中的"
心虛"多指謙虛不自滿,如《淮南子.原道》:" 心虛而應當。"《北堂
書鈔.談賦》:" 辭簡心虛。"這兩例中的" 心虛",均有謙虛不自滿之
意。
" 心"是個部首字。在楷書中,當" 心"出現在一個字的左邊時多寫
作" ",出現在一個字的下部時多寫作" 心"或" "。在漢字中,凡
由" 心"組成的字大都與內心活動有關,如" 憶"、" 憂"、" 懷"、"
思"、" 念"、" 愁"、" 慕"、" 恭"等字。當然也有從" 心"得聲的
形聲字,與" 心"義無關。如" 芯"、" 沁"等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志念忤恆憂懷懋
甲骨文中" 心"字的其他寫法
" 心"部首變化的字例
 
 
" 戈"象形字。甲骨文的" 戈"字,正是戈的白描圖像,戈桿上有尖
頭的一長橫乃是戈頭,上端短為柲帽,下端為鐏,可以插立地上。金文的
" 戈"字更為美觀逼真,甚至特意在戈頭後面補畫上了纓穗。篆文的" 戈
"字在下部增添一橫,強調人手的持能,因而成為一個指事字。整體字形
線條明晰,但象形的韻味卻失去了許多,楷書緣此寫作戈。
本義:為一種長柄橫刃的兵器。
《說文》:" 戈,平頭戟也。從弋,一橫之。象形。"許慎認為" 戈
"是" 平頭戟"的象形字是正確的,但說" 從弋,一橫之"則迂曲難通。
王筠說:" 弋者,橛也。非戈所當從。一橫之之語,又不可解,蓋後人所
附益。"王氏之言,頗有道理。
" 戈"的本義是兵器的一種。《詩.秦風.無衣》:" 王于興師,修
我戈矛。"《筍子.議兵》:" 古之兵:戈、矛、弓、矢而已矣。"因為
戈頭部分很像雄雞昂首鳴叫的樣子,所以漢代也稱戈為" 雞嗚"。" 戈"
由兵器的一種引申為泛指武器。《三元里抗英》:" 守軍發炮數響,各自
棄甲投戈,望風而走。"" 干戈"連用,泛指戰爭,如王粲《從軍》:"
身服干戈事,豈得念所私? "有時單用" 戈"字也可作為戰爭的代稱,如
《後漢書.公孫述傳》:" 偃武息戈。"杜甫《秦州》:" 鳳林戈未息。"
" 戈"是個部首字。在漢字中,凡由" 戈"組成的字大都與兵器、戰
爭、殺戮有關,如" 戊"、" 戍"、" 伐"、" 戎"、" 戒"、" 戟"等
。後世以部首編纂的常用漢語工具書,均立" 戈"部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戊戌戒或戔戰戲
甲骨文中" 戈"字的其他寫法
" 戈"部首變化的字例
 
 
" 戶",象形字。甲骨文像一個單扇門,金文大同,篆文整齊化,但
逐漸失去門扇的象形韻味,隸變後楷書寫作戶。
本義為單扇門。
《說文》:" 戶,護也。半門曰戶。象形。"許慎以" 護"釋" 戶"
,是聲訓。《釋名.釋宮》:" 戶,護也。所以謹護閉塞也。"可見,"
戶"之所以稱" 戶",亦有護衛之意。《玉篇》對" 戶"的作用及其與"
門"的區別說得明白:" 戶,所以出入也。一扉曰戶,兩扉曰門。"
" 戶"的本義為單扇門。《詩.小雅.斯干》:" 築室百堵,西南其
戶。"(百堵,形容房屋多。)《論語.雍也》:" 誰能出不由戶? "引
申為住戶。《易.訟》:" 人三百戶。"《清稗類鈔.馮婉貞》:" 環村
居者皆獵戶。"
" 戶"由本義又能引申為出入口、洞穴。《禮記.月令》:(仲春之
月)" 是月也,日夜分,雷乃發聲,蟄虫咸動,啟戶始出。"" 戶"還有
一個特殊的意義,當" 酒量"講。白居易《久不見韓侍郎戰題四以寄之
》:" 戶大嫌甜酒,才高笑小詩。"
" 戶"是個部首字。在漢字中,凡由" 戶"組成的字大都與門戶有關
,如" 房"、" 扉"、" 所"等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房肩戾扇扃扈扉
甲骨文中" 戶"字的其他寫法
" 戶"部首變化的字例
 
 
" 手",象形字。甲骨文手與金文手,林義光氏以為「象掌及五指之
形」上部是五個指頭,下部是手臂,篆文整齊化,也很像一只手的形象,
隸變後楷書寫作手而象形的手不見了。
本義為腕以下的指掌部份。
《說文》:" 手,拳也。象形。"段玉裁說:" 今人舒之為手,卷之
為拳,其實一也,故以手與拳二篆互訓。"《說文》釋" 拳"為" 手",
嚴格來說,應是屈手謂之拳,正如《玉篇》所說:" 拳,屈手也。"
" 手"的本義為人體上肢的總稱,一般指腕以下能持物的部分。《詩
.邶風.擊鼓》:" 執子之手,與子偕老。"馬中錫《中山狼傳》:" 遂
舉手助先生操刃共殪狼,棄道上而去。"(殪,殺死。)引申為親手。《
晉書.紀瞻傳》:" 好讀書,或手自抄寫。"又引申為手跡。《漢書.郊
祀志上》:" 天子識其手,問之,果為書。"
在古籍中,由" 手"組成的詞往往有" 親手"、" 親自"義。如:"
手札" " 手記" " 手書",指親筆信;" 手跡"是親手寫的字或親手作
的物品;" 手刃",多指親手勞作;" 手詔",是指帝王親手寫的詔書;
" 手戰",多指親身作戰等等。
" 手"是個部首字,作偏旁時寫作" "。在漢字中,凡由" 手"或
" "組成的字大都與手及手的動作有關,如" 拿"、" 拳"、" 掌"、
" 摹"、" 招"、" 抬"、" 指"、" 掙"等。《說文》《康熙字典》《
辭源》將" "部歸入" 手"部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扎打扶抑折拿攀
甲骨文中" 手"字的其他寫法
" 手"部首變化的字例
 
 

rise04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尋古之幽 甲骨文部首07 2013 08 14 calligraphy oracle 己巾

 
 

 
 
 
 
 
 
" 己"象形字。甲骨文像來回交錯穿插把絲縷分別編結在一起以防其
散亂所用的絲繩之形,用以表示編結、系聯、約束、識別之意,如今編織
籬笆、竹簾及捆扎毛線,仍用這種辦法。金文大同。篆文則多一次彎轉,
隸變後楷書寫作" 己"。
本義為編結、系聯、約束絲縷的繩。
《說文》:" 己,中宮也……象人腹。"此說不妥。實際上," 己"
字的本義應為" 繳",即栓在箭上的絲繩。後來其本義消失,又因" 己"
與" 弋"的讀音相近,古音同在" 之"部,所以" 己"字就被借為代表"
自己"的" 己"字用了,如《論語.學而》:" 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
人也。"也就是說: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、卻怕自己不了解別人呢。" 己
"字還可以被借為天干的第六位用,列在" 甲乙丙丁戊"。
請注意:" 己"與" 已"、" 巳"形體相似,而形、音、義均不相同
,一不小心就會搞錯。有這樣一個口訣便於記憶:封口" 巳",半封" 已
",完全開口是" 自己"。" 己"是個部首字,但隸屬於" 己"部中的字
如" 巳"、" 已"、" 异"、" "等,或封口或半封口,不能誤用" 己
"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甲骨文中" 己"字的其他寫法
甲骨文中" 巳"字的其他寫法
甲骨文中" 已"字的其他寫法
 
 
" 巾"象形字。甲骨文象一條下垂的佩巾,金文像" 帥"字右邊的形
體,也像佩巾之形,篆文整齊化,隸變後楷書寫作巾。
本義為佩巾。
《說文》:" 巾,佩巾也"許說正確。《玉篇》解釋" 巾"的作用時
說:" 本以拭物,後人著之於頭。"" 拭物"者,似今天的抹布," 著之
於頭"者,似今天之頭巾。
" 巾"的本義為佩巾。《禮記.內則》:" 盥卒,授巾。"張俞《蠶
婦》:" 昨夜入城市,歸來淚滿巾。"戴在頭上的頭巾也可稱" 巾"。李
白《嘲魯儒》:" 首戴方山巾。"(方山巾,儒生所戴的一種頭巾。)
在古典詩文中常見" 巾卷"一詞,一般多指頭巾,但彥延年《皇太子
釋奠會作》中" 巾卷充街"的" 巾卷",卻不是指頭巾,而是指士人,所
以" 巾卷"一詞,後世就成為士人或有身份的人的代稱了。
" 巾"是個部首字。在漢字中,凡由" 巾"組成的字大都與布有關,
如" 布"、" 帆"、" 帛"、" 帳"、" 帷"、" 帽"、" 幕"、" 幔"
等。當然,也有些字的字義本與" 巾"義無關,只因楷書結構中含有" 巾
"的部分而又難以歸部,就只好歸入" 巾"部,如" 帚"、" 帝"等字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布帛帚師帶幡
甲骨文中" 巾"字的其他寫法
" 巾"部首變化的字例
 
 
" 干"象形字,干與單同源。甲骨文像帶杈的木棍形,在丫杈兩端和
分叉處捆上石頭,是原始的狩獵工具。金文大同,篆文整齊化,仍像一把
木杈或鐵杈,隸變後楷書寫作干。
本義當為原始狩獵工具。
《說文》:" 干,犯也。從反入從一。"許說不妥。" 干"的本義是
武器,而" 犯"只能說是" 干"的引申義。至於" 從反入從一"的結構分
析更為不妥,許氏只是根據小篆的寫法而加以附會。
" 干"本為進攻武器的象形字。《韓非子.五蠹》:" 執干戚舞。"
(古代像大斧一樣的武器。)後又發展為用以護身御敵的武器,即盾。《
小爾雅.廣器》:" 干,盾也。"揚雄《方言》也說:" 盾,自關而東,
或謂之干,關西謂之盾。"由武器引申為干犯。《後漢書.郅惲傳》:"
莫敢干犯。"《三國志.魏志.蘇則傳》:" 乃明為禁令,有干犯者輒戮
。"由干犯引申為?。杜甫《兵車行》:" 哭聲直上干雲霄。" " 干雲霄
"即" 沖雲霄"。
在簡化漢字時,以" 干"代" 乾濕"的" 乾"和" 干部"的" 幹"。
應注意:" 乾"字如" 乾坤"、" 乾隆",不能用" 干"字代替。至於"
天干"、" 地支"的" 干",那只是同音假借,與" 干"的本義無關。
" 干"是個部首字。有些漢字,雖然其義與" 干"無關,但由於楷書
結構中含有" 干"的形體而又難以歸部,就只好歸入" 干"部。如" 平"
、" 年"等字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平幸并執幹
甲骨文中" 干"字的其他寫法
" 干"部首變化的字例
 
 
" "象形字。甲骨文像一小把細絲,當是絲的初文,金文大同,篆
文整齊化,隸變後楷書寫作。
本義:當為一小把細絲。
《說文》:" ,小也。象子初生之形。"許慎認為" "的本義為
" 小"是正確的,但是說它" 像子初生之形"則不可信,許氏之所以有此
解,是因為" 幼"從" "。徐灝說:" 從絲省,而立從省。
訓微,析之則其形愈微。故凡物之小者,皆謂之,因之子初生亦曰
也。,于虯切; 干饒切,亦一聲之轉也。" 徐氏頗有見地地將"
"的形、音、義闡發得清楚明白,令人信服。
" "的本義為小,如《爾雅.釋獸》注釋最後出生的小豬為" 豚
"。蘇軾《異鵲》:" 家有五畝園, 鳳集桐花。"這裡的" 鳳"指傳
說中體型較小的鳳鳥。" 錢"指漢代徑七分,重三銖的小錢。顧炎武《
日知錄. 》中說:" 謂一為是也。"因為" 一"是最小的整數,所以
至今人們還常稱" 一"為" "。今山東萊陽一帶稱最後出生的小孩或小
動物稱為" 小郎",湘西及四川一帶稱幼子為" 兒"。
" "是個部首字。在漢字中,凡由" "組成的字多有" 小"義,
如、" "為" 微"義," 幼"為" 小"義," 幽"為深暗狹小義,"
幾"為" 微"義等。從《說文》到《新華字典》的絕大多數常用漢字工具
書,均立" "部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幻幼紀茲幽幾
甲骨文中" "字的其他寫法
" "部首變化的字例
 
 
" "象形字。甲骨像厂(山)下有屋形,本義指借助小建造的
沒有前牆的敝屋,猶如現在的牲口棚及簡陋的草房,金文大同,篆文整齊
化,隸變後楷書寫作。
本義為就著山建造的敝房。
《說文》:" ,因(厂)為屋。象對刺高屋之形。"所謂" 因厂
為屋",就是左右倚著岩當牆壁,右面聳立而敝開,以便人、畜進出,
很像山東人所說的敝棚,可以住人,也可以栓牲口。高亨先生認為" "
就是古" 庵"字,略備一說,供參考。許慎所說的" 對刺",是指比平地
建屋而高,即高屋直立之貌。
" "的本義為倚山築屋。韓愈《昌黎集.陪杜侍御遊湘西兩寺獨宿
有題》:" 剖竹走泉源,開廊架崖。"引申為小屋。袁桷《清容居士集
.次瑾子過梁山濼三十》:" 土屋危可緣,草突如峙。"這裡的"
草",即指小草屋。
" "是個部首字,不是現在" 廣字的簡化字。在漢字中,凡" "
組成的字大都與房屋或場所有關,如" 店"、" 廟"、" 庖"、" 府"、
" 庭"、" 庵"、" 廊"、" 廂"等。現在通行的以部首編纂的工具書,
均立" "部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序庇店庚席唐庶
" "部首變化的字例
 
 
" "象形字。甲骨文從" "的偏旁,亦同" 行"的左半邊,從小
步之" 彳",像路口之形。金文大同,篆文整齊化,隸變後楷書寫作。
本義為長行。
《說文》" ,長行也。從彳引之。"徐灝解釋許慎的話說:" 長行
者,連步行也。故從彳而引長之。"這是進一步闡發許慎的意思。因許謂
" 彳"是" 小步也",所以" 長行"(連步行)就稱作" "。從字形上
看," "是" 彳"的發展、引長。" "的本義為引長," 引"的本義
為開弓,後世則以" 引"代" ",所以" 引"行而" "廢矣。
" "是個部首字。在漢字中,凡由" "組成的字大都與" 行動"
" 引長"義有關,如" 巡"." 迫"、" 迴(回) "、" 延"、" 建"等
。在常用的漢語工具書中,均立" "部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廷延建
" "部首變化的字例
" 廾"會意字。甲骨文是兩手相對拱舉有所奉的樣子,會兩手捧物之
意,是共奉的初文,金文大同,篆文整齊化,乃指左右兩手相拱合之事,
以示恭敬奉承之意,隸變後楷書寫作廾。
本義為兩手捧物。
《說文》:" 廾,竦手也。"在玄應《一切經音義》卷二中引《說文
》作" 拱手也"。王筠也說," 廾"是" 拱之古文也。"許慎所說的" 竦
手",也就是" 拱手"的意思,像兩手捧物之形。
" 廾"不能與現在的" 草字頭"相混。" 草字頭"寫作" ++ ",大都
出現在一個字的上部,如" 芬"、" 芳"、" 茗"、" 荷"等字;而" 廾
"則大都出現在一個字的下部,如" 弄"、" 弁"、" 異"、" 棄"等字
。當然,就小篆的形體來說," 廾"字也有出現在一個字的中部的,如"
奉"、" 丞"等字的小篆形體就是。
" 廾"是個部首字,在漢字中,凡由" 廾"組成的字大都與雙手有關
。如" 弄"字,是雙手捧玉的意思;" 戒"字,是雙手執戈的意思。有些
字的下部,現在雖寫作" ",但在上古仍為雙手形,如" 兵"字實為雙
手舉" 斤"(斧頭)之形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弁弄亦戒
甲骨文中" 廾"字的其他寫法
" 廾"部首變化的字例
 
 
" 弋",象形字。甲骨文像楔入地中的尖木橛形,用以拴系牲畜等,
上為岐頭,以免滑脫,金文大同,篆文整齊化,隸變後楷書寫作弋。
本義為木橛。
《說文》:" 弋,橛也。象析木銳邪著形。"許慎認為" 弋"的本義
為木樁,其形就像將木樁削尖而邪釘在牆上或別的地方一樣。正如王筠所
說:" 必邪著之者,備所掛之物脫落也。"這話很有道理。北方農村,常
邪釘一木橛於牆,可以掛東西,也可以拴牲口。
" 弋"的本義為小木樁。《爾雅.釋宮》:" 雞棲於弋為榤。"" 榤
"同" 桀",也是小木樁,是雞棲息的木架。因" 弋"可以拴東西,所以
將細繩拴在箭上射,也叫" 弋"。《詩.鄭風.女曰雞鳴》:" 弋與雁
"( ,野鴨子。)因為箭上拴有繩子,射中後就可拉繩而取,所以" 弋
"又能引申為" 取"義。《管子.侈靡》:" 弋其能者。"
" 弋"與" 戈"形體相近,江西有個弋陽縣,有人誤為戈陽縣;弋陽
縣有個戲劇曲調名叫" 弋陽腔",有人就誤為" 戈陽腔",均應注意。
" 弋"在《說文》中未立為部首,它是明代梅膺祚新增加的部首,所
以後世的《康熙字典》《辭源》《辭海》等多數常用工具書也均因之而立
為部首。有些漢字的本義雖與" 弋"無關,但由於楷書結構中含有" 弋"
的部分而又難以歸部,就只好歸入" 弋"部,如《辭源》中的" 式"、"
弒"等字。
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
式武鳶
甲骨文中" 弋"字的其他寫法
" 弋"部首變化的字例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rise04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